谈点看法

未来已来

这句话最近被提及的是最多的。 未来什么样子?不知道,但是眼下的很多事情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 所以,很多人都在寻找着所谓的风口。也就是抓住这一波机遇。 就眼下的行业和环境来看,能触及的,或者说能有所改变的已经是很多了。 首先,医药行业中赚医保的钱算是比较难了。不能说没机会,现在的机会也可能是束缚明天发展的枷锁。院内非医药市场尚不成熟,所以现在有一部分很难。 同样,医院当下也很难。国家的政策需要执行,但自身的生存恰恰是被政策束缚住了。发展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这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脱离了这个行业能做些什么?前几年做短视频的,再前几年做微信公号的,再再之前做个人网站的……也就是短短的不到时间,就像大浪淘沙一样,一浪一浪的被拍在了沙滩上。下一个可能就是直播,

药品降价和DRG执行后的新矛盾开始显现

事务总是在矛盾博弈中进行螺旋上升和发展的,药品降价和DRG的执行也是如此。 究其本质是医保资金入不敷出,医保资金的入不敷出和这几年的人口结构变化、通货膨胀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发展到当前的情况也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了。 医保问题是各国都面临的难题,都别犟。大老美解决的也不好,放眼全球,纵观历史,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的比较完美,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当下的情况做出的一个相对来说的合理安排。 那么,我们国家给医保的定位是兜底。既然是这样要解决的就是大部分人的大部分问题。钱就这些,就得“花小钱办更多的事”,想要所有人都满意,那不可能。 医保不是免费的蛋糕,“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 不是治疗的药物已经不销售了,高价的药也销量下滑。还想在这个行业生存,就变得简单了。利润薄了,就得靠量取胜。 患者们也别想着医保能多出钱了,DRG下医保就能出那些,像用高端的治疗就得自掏腰包了。

情绪稳定,好好说话

第四季的《再见爱人》又开始了更新,加上在卢松松博客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突然发现一个人情绪稳定,好好说话是多么的重要。 情绪稳定不是说不会生气,也不是任由外部惊涛骇浪我依然内心平静如水 而是在有重大的外部变化时,能够依然保持冷静的思考,依然能够进行全面思考,权衡利弊。 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在工作的时候不说充满了勾心斗角,也是不断尔虞我诈,有个能够冷静思考的情绪很重要。 稳定正确的输出与表达同样重要。让别人能够正确的收到我们的观点、情绪、目的。 说一半藏一半,含沙射影,阴阳怪气,正话反说让人猜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身边的朋友不断地在转型

身边有些朋友已经开始了转型,甚至有朋友开始了转行 都说现在的80后是退休太早,转行又太晚,同时又上有老下有小。 不得不承认现在行业形势越来越趋紧,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从业人员的收入也在不断降低,挤出效应不断显现。 该转去哪里呢?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就我个人认知来看,适合普通人去做的几个行业。 1、基础民生相关的行业。衣食住行。 2、“奶头乐”相关行业。游戏、旅游等等低成本娱乐行业。 3、大健康行业。生老病死相关行业。 其余行业就是专业人士的领域了。毫无经验基础的轻易不要尝试,即便要尝试也要低成本进行。 当下,掌握现金流才是关键。

聊聊最近的股市

本人不炒股,也炒不明白,从一个局外的非金融非股民的视角来聊聊这件事。 最近股市大盘在普涨,有人说是要回暖,冲高到多少多少,有人借钱跑步进场,也有人回本后清仓,各种各样 股市嘛,本意是融资平台,让出股份,借入资金,赚钱大家一起分,亏钱大家一起扛。 涨与跌全看大家对企业(个股)的盈利判断。这里就存在着对企业的判断,也就是存在信息差。 国际金融我们还能说大环境,个股对大环境敏感,对企业经营也敏感,对庄家做市也敏感。各种的不确定性夹杂在其中,非小民能掌握的。 在我看来,炒股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技术指标。全看对信息的掌握情况。 所以,这波大涨是宏观层面的,不说把所有股票拉上去,至少会拉个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