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做为食品中的一种有着特殊意义的存在。
国内特医的兴起也就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做为营养治疗的主要力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特医从营养的供给侧对疾病治疗起到的作用,在过往的治疗中往往被认为是辅助作用,但现在的治疗理念中营养治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在个别治疗中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目前已注册的特医食品的种类还并不算多,更多的集中在基础的营养供给。慢病领域的特医大多数集中在三期临床。
特医相关的法律也在逐步完善,但对于医疗机构准入特医的方面还没有大面积的解绑。
医保层面也是个别省份纳入了医保。更多的省份是赋予了医保编码,但未纳入医保,也未进行集中采购。
前几天国家发布了关于试点国际资本设立独资医院的通知,具体细则还未公布。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结合再之前一则五年内全国实施三明模式的通知,网上的讨论颇多。
做为了医药营销行业的从业人员,站在药械销售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好的方面:
1、引入外资有点像是当年引入特斯拉一样,产生了一些鲶鱼效应。可以逼迫国内医疗机构在医技和服务上进行提高。同时外资医院的流程、理念也会对国内医院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2、外资医院可以补充一些需求上的缺失。眼下国内的公立医院可谓是诊疗一刀切,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特殊需求,在医生这里都要按照医院的流程和规范来。但一些群体的合理的需求就被忽视了,当然这部分群体是所谓的高端群体,他们有好的诊疗环境和快捷诊疗的需求。如果有外资医院可以分流这部分患者需求。
3、促进医生流动,培养先进人才。虽然是国际独资医院,但是医生还是要国内的医生。这对于国内的人才培养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好的方面
1、医疗层面的贫富分化。其实在我们这个国家来说,
天气越来越凉,再有一个月就要进入供暖季了。
最近最大的新闻应该是全国要铺开三明模式了。
做为一个从业人员来说,我们不去评论政策的好与坏。毕竟每个政策的出台都是有其历史原因和目的的。
更多的是在未来的行业变化过程中,我们去怎样发展。
三明模式执行后可以预见的几个变化。
1、药品价格会越来越低。药品生产、流通、营销各个环节的利润会呗压缩。甚至于药品本身的质量也会打折。
2、医生的收入会阳光,但也会减少。无论大家怎么去辩驳,三明模式执行后医生的整体收入会减少甚至于大幅减少。
3、这一点是个人看法。医疗行业的创新会减缓。创新是与投入相关的,不光是人力投入还有资金的投入。在行业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活下去成为大家的主流,投入创新会严重不足。
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对医保资金的极度控制。
那未来的利润点在哪里?
其实很简单,不与医保相挂钩的领域。如自费药、
公司近期组织到高山草原旅游
放眼望去一片绿色,但这其中草并不多,而是一些本地特有的植被
乌兰察布的草原与呼伦贝尔的草原并不同
呼伦贝尔大草原给人一种水草丰美的感觉
乌兰察布的草原更多的是一种黄山石头中的顽强
我确实是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草原的地上更多是一些碎石的感觉吧